是時候重新認知了,結婚產業(yè)也是個“快行業(yè)”

結婚產業(yè)觀察·2018-03-05 00:00
3880
結婚行業(yè)是一個“快行業(yè)”,不僅在于其消費決策快、新品牌崛起快 ,還因為這是一個存量和增量雙增長的行業(yè)。

結婚行業(yè)是一個“快行業(yè)”,不僅在于其消費決策快、新品牌崛起快 ,還因為這是一個存量和增量雙增長的行業(yè)。

這是好嗒婚禮知識老李的一篇隨筆,他說“結婚行業(yè)是一個快行業(yè)”。

去年,我們轉過老李的幾篇隨筆,深受大家喜愛。

其中一篇文章“你想象不到,把一家婚嫁企業(yè)開倒閉有多難…… ”更是闡述了其親身經歷,也是老李的課程“我是如何把一家婚慶開倒閉的”召開的初衷……

(這些都是老李曾經的員工,現在的作品)

好了,下面就聽老李說說,這個行業(yè)到底快在哪里。(通篇第一人稱闡述)

先做一個定義,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去解釋到底什么才是“快行業(yè),快公司”。所以在這篇文章里,快行業(yè),是個形容詞,不是一個名詞。

我也從三個我觀察到,我經歷過的方面來說一下我的觀點。

(注意,只是我的觀點,可能沒有任何依據)

第一個快:消費者決策快

婚禮行業(yè)可能是唯一一個能做到消費者“無腦”決策的低頻大消費行業(yè)。

聽過很多大佬的分析,有行業(yè)內的,也有行業(yè)外的,甚至還有中國精英階層的人士。普遍認為婚禮行業(yè)是典型的重決策,慢決策的大消費行業(yè)。

每每聽到,或看到這樣的分析,我總覺得哪里怪怪的,因為這和我實際的感受嚴重不符!現在憋了那么久,我終于可以就這個問題說幾句了。

要講低頻大消費行業(yè),一定繞不開中國最重要的兩個超級行業(yè)——“汽車行業(yè)”以及“房產行業(yè)”。巧了,我老婆就是汽車行業(yè)出身,而我本人開婚慶之前,在房產行業(yè)里摸爬滾打了近10年。

汽車行業(yè) — 汽車行業(yè)的消費者平均決策時間是3個月,這還是建立在已經有了像“汽車之家”這樣的專業(yè)互聯(lián)網信息平臺的情況下(在有互聯(lián)網以前,平均決策時間是6個月)。而平均一個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以前,一個月的車型瀏覽數量平均可達42款,并對其中16款車型有深入了解過。(這個數據是我老婆給我的2014年的尼爾森統(tǒng)計數據,現在這個數字有增無減,因為可供對比的車型更多了)

房產行業(yè) — 這可是我的老本行,房產行業(yè)一個消費者的平均決策時間,分兩種情況:第一種是房價上行期間(比如離的最近的是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結束的那一波),這期間的消費者平均決策時間是2個月(沒想到吧?是不是比你想象的要長)。第二種是房價橫盤期間(比如就是現在),消費者的平均決策時間超過6個月。

造成這兩個行業(yè)決策時間那么長的原因在于,消費者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決策過程:

第一階段 — 品牌篩選:這個應該不用解釋了,消費者是存在品牌偏好的。

第二階段 — 比較:這個階段最耗時,而且經常會出現比到最后,重新回到第一階段的情況。

第三階段 — 體驗&決定:對于買車而言就是到4S店試乘試駕一下,買房而言就是到售樓處看一下樣板房或者實地看看周邊環(huán)境。

而且在這兩個行業(yè)的消費者決策過程中,全部都是純理性(或者純理性為絕對主導)的:

買車的因素有:品牌,外觀,內飾,用車成本,舒適配置,性能數據,信貸政策……

買房的因素有:品牌,價格,戶型,物業(yè),樓層,區(qū)位,升值潛力,購房政策……

只要你有買過車或者買過房的經歷,大多是不愉快,甚至是痛苦的,因為你要做大量的橫向比較,而你會做大量的橫向比較則是因為,你知道這兩樣東西你是要長期使用的。

相信你一定聽過售樓小姐或汽車銷售,對你說這樣一句話“要么別買,要買就一步到位”。異曲同工之妙,不是嗎?

所以,一件長期使用的商品+純理性的決策過程,一定是慢決策。

(這些都是老李曾經的員工,現在的作品)

那么問題是,我們婚禮行業(yè)也是這樣一個慢決策的過程嗎?(肯定不是啊,否則我寫這篇隨筆來干嘛?)

1、在一個供給稀缺的賣方市場,不存在理性決策的基礎

整個婚禮行業(yè)(注意我這里講的是婚禮行業(yè),不是婚嫁產業(yè)),從酒店到婚慶,從婚慶到四大金剛,甚至到業(yè)內供應商,相對每年市場需求來說,整體是稀缺的。就連婚紗影樓,也是有接單極限在那,行業(yè)的翹楚交錢后排上一年隊是很正常的事。

你作為一個婚慶老板,別跟我說你沒有用過“再不定,就定不到了”這句話,來促使客戶下定。我相信只要是個婚禮人,用檔期緊張作為逼定(壓單)的手段,各個都是高手。

這種方式本身實際上就是在向客戶傳達一個信號:我們這個行業(yè)資源是極度稀缺。

站在客戶的角度看我們這個行業(yè)是這樣的一幅盛況:

從他第一天定酒店起,酒店一定會告訴他:“好日子的宴會廳,一年前我們就定掉了”。

再到婚慶:“親愛的,你這可是個好日子啊,我們?yōu)榱吮WC質量,一天只能接X場哦”

然后找到四大金剛:“我們以交定金為準,不交定金不預留檔期,十分抱歉”

最后,就連影樓都是:“對不起,您選擇的攝影師那個日期已經排滿了,我為您調到下周x拍攝可以嗎?”

再理性的客人,也會被這種氛圍迅速影響(至少可以影響一方,新娘為多),大多數客人,在到婚慶或四大金剛那一步,就已經十分清楚一件事了:下手要乘早。

(這些都是老李曾經的員工,現在的作品)

2、婚禮是體驗消費,不是一個產品,所以無法比較

一起做一個思想實驗,請你思考這個問題:

客人什么時候能判斷自己有沒有選錯婚慶?

當然,有個前提條件:假設婚禮現場一切正常,沒有出任何的紕漏。

-在婚禮結束之后嗎?

-在結婚之前嗎?

正確的答案是:他永遠不會知道。不但他不知道,其實沒有一個人知道。

當一場婚禮儀式結束,賓客起身回家的那一刻。所有的鮮花,道具,燈光,一切的一切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消失。

客人覺得值或者不值的唯一標準,就是剛才那1個小時或是幾十分鐘的感覺。

客人其實是在為那個感覺而消費,換個時髦的名詞,叫做:體驗消費。

本質上,我們婚禮賣的就是一種體驗,一種感覺。相比普通的產品,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產品是有使用壽命的,比如汽車,至少5年吧?房子至少20年吧?而體驗沒有。

產品是有具體的維度和標準的,比如剛才提到的各項影響決策時間的因素:品牌,價格,使用成本,位置,外觀,戶型之類的,體驗也統(tǒng)統(tǒng)沒有(或者說很少)。

所以,從消費者心理來說,他不像前面提到的房子和車子,需要考慮長期使用的問題。既然沒有長期使用的問題要考慮,其實他做決策的時候是不會那么痛苦的。

(這些都是老李曾經的員工,現在的作品)

結合以上兩點,我們的消費者既沒有理性決策基礎,也不像購買一個產品那樣要考慮那么多維度和標準。

所以,只要我們的婚禮人在接觸客人的過程中做好兩點:

放大資源的稀缺性,把客人僅存的理性思維壓制住,甚至徹底扼殺掉

采用正確的談單策略,也就是常說的給新娘造夢。

就可以把客人的決策時間縮短到不可以思議的程度,多短呢?以婚慶公司舉例,如果你和客人的溝通思路是正確的,那么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,最快3小時讓客人完成決策過程根本不是問題。

因為我就能做到,我覺得我是在從業(yè)者當中,是屬于沒什么天賦,而且比較笨的那一類人。

你可能會覺得,我完全在瞎扯,消費者怎么可能沒有理性決策的部分。

你問到點子上了,當然有啊,只不過這部分是在后面的成交環(huán)節(jié),根本就不在前期的下定環(huán)節(jié)。

我們這個行業(yè)的真實消費模式是:快速決策,理性成交

真正的理性的部分,是在下定之后,和你確定婚禮布置細節(jié)的那段時間。時間有多久呢?差不多3~6個月。

(這些都是老李曾經的員工,現在的作品)

為啥有那么多婚慶老板在抱怨:客戶總是在幾家婚慶之間選來選去,跟進一個客戶要很久。

其實很簡單,因為你把事情做反了嘛,本來應該后面慢慢談的部分,挪到了一開始快的部分上了。

不但你痛苦,客戶也很痛苦的。

把事情做反的婚慶公司普遍存在下面兩點現象,而且全部都是客戶初次進店會發(fā)生的,歡迎你對號入座:

第一、活生生的把婚禮變成了一個可以縱向和橫向比較的事情。人為的添加了很多可以供客戶對比的因素,比較典型的是和客人發(fā)生如下的對話:

“我們家xxx元就可以做了”

“噴繪背景xxx元,布幔背景xxx元,你是要噴繪背景還是要布幔背景。”

“這場如果用純鮮花xxx元,半真半假xxx元,你看咱們是用鮮花還是摻點假花呢?”

凡事用這種方式溝通客人的,相當于你主動幫客人設置好了各種產品的維度和標準。再感性的客人,面對你這種溝通方式,都會迅速切換成理性模式。

本來沒得比的東西,瞬間你讓他有的比了,那你就別怪客人想多比幾家了。

第二、你最常用的手段是先讓客戶把四大金剛的定金交了,而不是把自己婚慶的定金先交了。

如果你是采用這種談單方式的,你有想過客戶為什么能把四大金剛的錢交了,但就是不能馬上把你婚慶的錢也交了的原因嗎?

第二個快:新品牌崛起快

我們這個行業(yè)給新品牌,新團隊的機會是最多的。

不知道你有沒有發(fā)現,不管哪個城市,每3~5年左右的時間都會有一批全新的品牌(或團隊)崛起,成為風云人物,引領一波市場。而且很多品牌是那種突然之間就冒出來了,根本不給同行任何反應的時間。

這里有我在上一篇隨筆《你想象不到,把一家婚嫁企業(yè)開倒閉有多難……》中提到的入行門檻低,消費者關注少的原因之外,還有以下幾個原因:

1、如果你把“個性化”當真了,你當然快不起來

一個真正的個性化行業(yè),是無論如何快不起來的。但問題是,我們這個行業(yè)到底是不是一個個性化行業(yè)呢?

我的看法,其實真正的個性化需求只存在于頂尖的20%群體中,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高端客人。剩下80%的客人,對這件事根本不在意。

所有婚慶公司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:新娘捧著手機,里面是幾十萬上百萬的作品案例,問你這個xxxx元能不能做?

而且你仔細回憶一下,這種新娘是不是在每個消費水平的客戶群體中都存在?我曾經就遇到過有80萬+預算的新人,也這樣拿著網上的案例,問我能不能做的。

先暫時不談作為一個正常的老板該如何施展談單魅力給她撥亂反正。

我們深度思考一個問題,那場她問你能不能做的婚禮,真的是她喜歡的婚禮嗎?或者換個問法:這個新娘真的有個性化需求嗎?

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

(現在想起來,我也是挺腦殘的)

當時有一對客人來店咨詢,就是那種典型的拿著某一家著名公司的案例,來問我能不能做。

(那場案例至少50萬+,客人問我3萬能不能做)

我先是一反常態(tài),我表示完全可以做。接著我拿出另一家公司的同檔次,但是風格完全不一樣的案例,我以下半年會流行這種風格為理由,建議他考慮做成這個風格。
結果他居然完全接受了。

這個實驗的結果表明,客人只關心是不是漂亮,和價格是不是他能接受的,至于所謂的個性化,其實真的不重要。

當然,很多婚慶老板,早就自己得出這個結果了。

但是,你有沒有像我這樣思考過這個問題:幾十萬的婚禮,3,5萬做當然是鬼扯。但是如果7,8萬或者4,5萬的婚禮,1萬就能做呢?新娘就會在意個性化問題了嗎?

2、我們的傳播速度很快:朋友圈最適合的就是曬婚禮

行業(yè)普遍認為,一場婚禮要做到刷屏當地的朋友圈,要達成兩個條件中的一個:要么是特別有錢;要么是特別漂亮。

這個我十分認同,但是不知道為什么,似乎很少有人出來討論另一個看上去更接地氣的話題:怎么讓每場婚禮刷爆新人和他的親友的朋友圈。

其實這是一個十分容易達成的目標。容易到什么程度呢?

老李拍胸脯保證:100%可以做到。

接下去需要你一些換位思考的能力,讓我們來簡單分析下一場婚禮中的幾種角色以及他們各自的心態(tài)和關系:

第一角色,伴娘&伴郎;第二角色,賓客中的年輕人;第三角色,父母的朋友。

這三種角色互相之間是有關聯(lián)的,否則根本不可能坐在同一個現場吃飯。

而且這三種角色,在現場有個剛需:拍照。只不過我們都知道,如果讓賓客自由發(fā)揮,10萬的現場也會把你拍成只值1000塊。

所以,要成功讓每一場婚禮都能刷爆賓客的朋友圈,我們是要做引導的,在引導之前,要分析他們的真實訴求在哪個位置。

當然每個角色的訴求點都不太一樣

第一角色伴娘訴求點 — 我今天當伴娘啦,我美不美?【她們的訴求以自拍為主】

第一角色伴郎訴求點 — 我兄弟今天大婚 + 我?guī)洸粠洠ㄍ庀蛐偷陌槔桑俊舅麄兊脑V求是炫耀新郎出丑+自拍】

這兩個角色有一個共同的訴求點:祝福自己的好閨蜜,好兄弟。

第二角色訴求點 — 哇,今天的婚禮好漂亮??!我要祝福一下新人!+我美不美?【他們的訴求點是:自拍+拍攝新郎新娘】

第三角色訴求點 — 這小子我看著他長起來的,時間過得好快啊!【他們的訴求點是拍攝新郎新娘?!?/p>

現在看明白了嗎?其實現場所有人,都希望可以把現場拍的漂漂亮亮的。

剩下的你要做對一件事情,把那張新郎新娘,漂漂亮亮的站在你做的婚禮場景中的照片,讓他們最快的速度獲得就行了。

你放心,他們一定會發(fā)你給他們的照片的。

每場婚禮假設30桌,一桌10個人,相當于每場婚禮會有300個人分享你的婚禮現場到他的朋友圈……平均一個人的朋友圈,算100個有效覆蓋,算數你肯定比我強,我就不算下去了。

這就是為什么會有一些城市過了一個婚禮季(一般是半年吧?)突然會冒出一兩家特別受歡迎的婚慶,而之前根本都沒有聽說過的原因。

3、我們這個行業(yè)是年輕人,特別是底層年輕人最快獲得增值的行業(yè)之一。

我覺得這個小標題取的還是太謙虛和低調了。我們這個行業(yè)發(fā)展到現在,已經成為一個對年輕人最友好的行業(yè),入行一不看學歷,二不要經驗,三不用技術。真的是只要你肯學,能吃苦就能吃上這碗飯,國內已經沒什么行業(yè)能像婚禮行業(yè)一樣,對從業(yè)人員的包容性有那么大了。

可以從2個角度來看

收入:我們這個行業(yè)是畢業(yè)人群收入水平增速最快的行業(yè),無論是四大金剛也好,婚慶公司從業(yè)人員也罷。只要是你入行之后,不懶,不作,思路清晰,很快就能獲得同年齡層中上水平(甚至在某一時期內,有最高水平)的收入。

一個剛畢業(yè)的小伙,生活在縣市,如果選擇做司儀,開始的1~2年時間,從600元一場,做到1000元左右一場幾乎是沒有難度的(這還是隨波逐流的方式,如果自己用點心,稍微懂的包裝一下自己或者社交能力強一些,速度更快,漲幅可以更大)一年不用做很多50~60場,就是6萬左右的收入,相當于剛畢業(yè)兩年內就能做到月薪5千。如果是經濟條件稍好一些的城市,比如沿海地區(qū)的2,3線城市,起步就是1000+,做1~2年,2~3千是完全沒有問題的,那就是10~15萬左右的收入,月薪已經破萬了。

當然,司儀是需要天賦的(顏值、聲音、情緒爆發(fā)力),那至少還有純技術方向的,比如攝影,攝像,化妝。這些都不行,那就開家婚慶公司吧,一場婚禮大幾萬的流水,足夠過上當地中產的生活了。再說的極端一點,做技術要學習,開婚慶要投資,既不想學習,也沒那么多錢開婚慶,那還可以賣力氣,可以做婚慶的兼職工人。

婚慶對靠譜工人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,全國平均價200~300元/天,沿海地區(qū)按千元為單位計價的工人遍地都是。而且有個好處,因為工人是稀缺資源,所有婚慶搶著要,比如我所在城市的幾個公認靠譜的工人,長期固定給4,5家婚慶公司干活,每家婚慶給30單,一年就是120~150單,而且靠譜的工人絕對不是去做小單的,一個單子平均至少2天的活,有些可能要超過3天,拋去重單日,打個折,按500元一天計算,只要愿意,他們的年收入達到十萬+那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。

人才需求和供給嚴重不平衡:我們這個行業(yè)很奇怪,雖然行業(yè)非常年輕(不過20來年)但是我們的人才需求對比其他行業(yè),顯得十分的“野蠻和落后”:在整個中國已經全面進入高層次人才需求的今天,我們對人才的需求看起來和早期的南方工廠差不多 —— “密集型勞動力”需求。

很少有見到專業(yè)團隊(婚慶公司,四大金剛專業(yè)團隊)招人是有要求對口專業(yè)的。99%的情況是,你只要愿意來,我就收,區(qū)別是有些機構是發(fā)薪的,有些機構則是先培訓再推薦(有點像合伙制,常見于四大金剛)的。

因為這個行業(yè)實在太缺人了,缺到什么程度呢?在任何時間點上,任何一個局部市場中:沒有一家婚慶是不招人的,沒有一個四大金剛是不收人的。至于從業(yè)人員的專業(yè)素質問題,我們向來都是靠“行業(yè)自培訓”完成的,20多年的發(fā)展,已經有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婚禮前輩根據自己的理念,做著或有償,或無償的專業(yè)授課和培訓。也就說,我們這個行業(yè)的人才模式是遵循“先入行,后學習”的路徑,就好像郭德綱形容相聲行業(yè)一樣:“打開門進來,才發(fā)現臺階在里面”。

這模式最大的弱點就是很多人會半途而廢,爬樓爬到一半才發(fā)現自己原來不適合這個行業(yè);還有一種呢,就是爬了一大半,覺得自己翅膀長硬了,他會選擇單飛。兩種情況都造成了我們行業(yè)的流失率大,既然流失率大,需求就會更大。

說到人才的供給了,就額外吐糟一下:

在行業(yè)的人才供給方面,其實現在是有一些院校開設“婚禮”專業(yè)的課程的。但可惜的是,就目前所看到的情況,這些院校“婚禮”專業(yè)的學生解決不了行業(yè)的需求。

主要是院校對婚禮行業(yè)的理解嚴重不足,授課老師完全是在憑想象給學生授課。比如,在某個最早開設“婚禮策劃”專業(yè)的院校中,你根本無法想象其中有一門技能課是“操作噴繪機”。這個行業(yè)真正所需的美學和創(chuàng)造力方面的學習幾乎是0。

這導致很多生源輸出到了我們的上下游產業(yè),比如:噴繪工廠、婚紗影樓、廣告行業(yè)等。所以,這部分受過所謂專業(yè)培訓的學生,反而是最難用的,在人生最適合學習和吸收知識的那2-3年,長期接受錯誤甚至是荒唐的專業(yè)技能教育,走上工作崗位之后,反而會變得方寸大亂。

反過來說,既然需求是無底線的大,那行業(yè)給愿意入行的年輕人機會也就更多,留給這些年輕人的資源也越多,像司儀團隊為了讓新手鍍金(大部分鍍金的方式就是主持幾場高端婚禮,可以迅速抬高一個司儀的價格)老大故意染病,無法完整主持,臨場替換的;或者婚慶公司老板允許員工任意虧錢,只要出效果的。攝像、攝影在爆單日讓剛學會怎么拿設備的年輕人做主拍,完全依靠后期把品質拉回來的。

這些事情拋開傳統(tǒng)的商業(yè)道德不看,對這些剛入行的年輕人都有著巨大的提升價值。

看到過一句話,是說我們這個行業(yè)的“高端的沽名作妖,低端的不自重”,這句話的出處是某大佬對行業(yè)現階段發(fā)展的批判。但我個人對這句話有另一種解讀方式,不管是妖魔橫行,還是無知獻媚,不是正好反應了我們這個行業(yè)是個夠年輕,夠活力的行業(yè)嗎?

一個夠年輕和活力的行業(yè),一定是那個朝陽下快速奔跑的少年,而非夕陽下散步的老翁。

第三個快:我們是一個存量和增量雙增長的行業(yè)

市場需求已經突破行業(yè)邊界

因為婚禮消費行為的特殊性,長期以來婚禮行業(yè)沒有存量和增量的概念?!安痪褪且粋€單次消費市場嘛”,“每年結婚人就那么多……”,我們行業(yè)沒有老客戶,也沒有人會期待老客戶二次消費。所以,更不會有人去研究什么存量和增量的問題,唯一和“增量”搭點邊的,也許就是“消費升級”帶來的市場消費金額增加了。(消費升級,又是個新瓶裝舊酒的概念,就是‘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,而帶來的消費金額的增加’)

不過現在我發(fā)現,我們行業(yè)中正在悄然發(fā)生一些改變,也許現在是能夠談談“增量”和“存量”的問題了。

1、我們的增量:一夜之間,婚慶行業(yè)殺進了企業(yè)公關市場

就在幾年之前,婚慶公司到年底除了大大小小的婚禮之外,開始執(zhí)行起企業(yè)年會了。甚至很多企業(yè)客戶,除了年底的年會之外,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(yè)愿意把公司重要的公關活動交給婚慶公司,比如品牌的發(fā)布會,客戶的答謝會等等。

這個市場,原本是我們這個行業(yè)的兄弟行業(yè) —— 廣告行業(yè)全面壟斷和霸占的市場。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剛入行初期,廣告行業(yè)是十分看不起我們婚慶行業(yè)的,認為我們是“毫無技術含量,過家家式的游戲”。

而現在,幾乎每個城市幾家頭部婚慶公司,都能有一批企業(yè)客戶,這批客戶的來源或是來自于婚慶老板的私人關系,或是來自于原本服務過的新人。原來那批看不起我們的廣告公關公司,突然集體淪陷(除了一些簽定了長期服務合同,或是具有強大公關資源的廣告公司依然牢牢控制著那些知名企業(yè)的單子),轉而做起了設備供應商或設備轉租商。

由于婚慶公司的進入,順帶把原來的四大金剛也一起帶進來了,在部分地區(qū)我們甚至看到了一些影像團隊和企業(yè)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,為企業(yè)提供宣傳片,商品照片的服務。

婚禮和商業(yè)公關,本來兩個非黑即白,涇渭分明的行業(yè),突然之間變的模糊起來。而且這種模糊是單向的,婚禮行業(yè)(婚慶+四大金剛)正在不斷蠶食原本屬于廣告行業(yè)的商業(yè)公關市場,而原本廣告行業(yè)的人,卻很難踏進婚禮行業(yè)一步。

分析其中的原因,不外乎兩個方面:

第一,傳統(tǒng)廣告公司陷入了路徑依賴。很多城市的傳統(tǒng)的廣告公司,還是用租賃設備的思路掙錢,十幾萬的費用預算依然跑不出老三樣:大屏,燈光,演員。對比婚慶公司的掙錢思路:理念,設計,造景。兩個方案一對比,高下立判,且在報價階段,往往婚慶公司的報價更有優(yōu)勢。(由于缺乏服務企業(yè)的經驗,婚慶公司在報價時,會不自覺的把對方認定為一個‘人’,而非企業(yè),實際上同樣是10萬元預算,企業(yè)和個人的承受力是不一樣的。)

第二,傳統(tǒng)廣告公司以利潤為導向,婚禮人以技術為導向。這點在四大金剛,特別是影像團隊為什么能夠進入商業(yè)市場特別明顯。大部分影像團隊涉足商業(yè)市場的路徑是這樣的:婚慶公司接了某公司的年會,于是找了影像團隊去拍攝,因為技術確實過硬,成片效果遠遠超出企業(yè)預期,價格又十分便宜(婚禮的影像團隊報價基本都基于婚禮服務報價)所以企業(yè)嘗試把一些商業(yè)拍攝交給這些團隊去做。

還有一種是團隊曾經服務過的客人正好是該公司負責宣傳的員工,本來就留有非常好的印象,或是因為團隊搞了幾個炫技的拍攝案例,或者是純粹有好感想讓他們嘗試一下,最后也接觸上了。

對比傳統(tǒng)廣告公司和企業(yè)溝通,因為都是皮包公司,在合同簽定前,實際上廣告公司自己都不知道是哪個攝影師來拍攝,所以前期溝通就靠網上扒圖。企業(yè)其實并不傻,選誰他們可門清兒。

當然,公允的說,廣告公關市場依然還是傳統(tǒng)廣告行業(yè)的天下,大量的優(yōu)質企業(yè)和優(yōu)質的長期合作關系依然輪不到我們婚禮行業(yè)去分一杯羹。不過至少這個趨勢已現,相信對我們婚禮行業(yè)來說,是個非常重要的增量突破口。也有越來越多的婚禮人開始加強自己和團隊在商業(yè)領域的競爭力,甚至專門組建針對商業(yè)市場的部門和團隊。

2、我們的存量:從單次消費到二三次挖掘

其實這一部分的內容,談的就是老客戶的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消費。不過,我這里說的可不是二婚,三婚這種虛頭巴腦的問題。而是真真實實我們婚禮人在做,甚至做得非常好的部分,也就是我們的存量挖掘:

婚慶公司各種次級宴會的生意:比如寶寶宴,生日宴(含壽宴)甚至喬遷宴。這些宴會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婚慶公司原有的老客戶,重要的是,這些宴會的預算其實是不低的,有些甚至和婚宴的預算相當。

影像團隊的長尾服務:比如親子照,寫真,家庭MV等,這些也都來自于影像團隊的已經服務過的客戶,比婚慶做次級宴會更吸引人的是,這些服務都帶有多次,長年服務的屬性。以親子照舉例,一年拍攝一次的需求,并不過分。

婚禮需求帶來的增值內容:這個是要重點解釋的部分了,這里指的其實是原有婚禮服務的基礎上,因為客人的需求增加,或者行業(yè)可提供的增值內容極大豐富,帶來的整個市場的消費力的提升。比如,以前我記得做婚禮的時候,攝像只需要一個單機,攝影可有可無,化妝都是要新人自己跑到影樓去排隊的。而現在攝像越來越多的客人會選擇雙機(全國平均水平來看),多機位拍攝,甚至到快剪的服務與10s短視頻;攝影也從可有可無變成了最重要的一個部分,有些城市連攝影都能做到快修和快剪;化妝也變成了專業(yè)造型師攜帶助理為整個家庭提供服務等等。在一些沿海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或者一些婚禮行業(yè)發(fā)達的城市,除了以上這些內容外,還出現了許多更細分的崗位和服務項目,比如,“婚禮管家/秘書”就是十分典型的增值內容。雖然還沒有做到像傳統(tǒng)四大金剛那樣必不可少,但至少目前已經驗證了這個方向的可行性和價值。

所以現在回看我們精耕存量的部分,有些地方還稍顯粗糙,但已經證明我們行業(yè)對存量市場的挖掘是有效與合理的,而且我們的存量市場是一個高速增長的態(tài)勢(可惜沒能找到足夠的數據,似乎很少人從這個角度去關注),雖然支撐我這個論點的數據我依然沒有找到,但我相信我說的每一個理由,都是我們婚禮人能夠切身感受到的。

在一個存量有挖掘潛力,增量又不斷突破的市場,怎么可能是一個慢行業(yè)呢?

[ 原創(chuàng)聲明:本文為婚嫁風向標轉載,來源:好嗒婚禮知識,老李;責編:風曉標,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。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婚嫁風向標對觀點贊同或支持。 ]微信底圖關注微信公眾號:婚嫁風向標(hunjia365),定時推送,干貨互動精彩多
[ 原創(chuàng)聲明:本文為婚嫁風向標轉載,來源:好嗒婚禮知識,老李;責編:風曉標,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。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婚嫁風向標對觀點贊同或支持。 ]微信底圖關注微信公眾號:婚嫁風向標(hunjia365),定時推送,干貨互動精彩多

服務熱線

15951931910

微信服務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