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據悉,想教新婚夫婦如何帶娃的“有養(yǎng)”(父母教育內容平臺)獲得了6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。
文章轉自:36氪;作者:思齊?
36氪獲悉,我們曾經報道過的父母教育內容平臺“有養(yǎng)”3月5日宣布獲得 6000 萬元人民幣 A 輪融資,投資方為雙湖資本。有養(yǎng)曾獲得過真格基金數(shù)千萬元 Pre-A 輪融資,獲馮波、優(yōu)享創(chuàng)智(共享際)、蜜芽的數(shù)百萬元天使輪融資。
有養(yǎng)在做的“父母教育”是針對家長進行的教育,學術上稱為“親職教育(parental education)”,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層面在國外已經相當成熟,但國內尚處于發(fā)展初期。
延續(xù)“親職教育”這一點, “有養(yǎng)”本質上其實是一款教育產品:對家長進行的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稱職的好家長的教育。有養(yǎng)創(chuàng)始人周洲也告訴36氪,孩子 0 歲的時候,父母也是 0 歲,孩子和父母兩方是共同成長的,這讓我想到了熱門韓劇《請回答1988》中的一幕,父親在和女兒的長談中提到“爸爸也不是生下來就做爸爸,也是第一次,做女兒的請體諒?!?/p>
親子教育的內容供給端,近兩年來我們在各個渠道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早教內容,但這些知識科普并不能完全解決家長們在科學育兒角度的焦慮,成體系的教育方法和技能指導才是稀缺的。目前有養(yǎng)的內容分為以下幾個內容矩陣:
在定位上,前兩者幫助“有養(yǎng)”樹立品牌,后者則是團隊在內容付費上的嘗試。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在內容層面,“有養(yǎng)”除了讓父母觀眾認知兒童行為外,還會考慮當下年輕父母自己的焦慮,并進一步地給到實踐方法。
關于如何選題以及如何進行內容生產,周洲認為“用戶視角”是相對重要的。
以《有養(yǎng)100s》為例,團隊首先會到各類問答社區(qū)里去了解目標用戶群體在當下最關心的問題,并就一個關鍵詞(比如分離焦慮、性教育、陪伴)去分析用戶的核心痛點,并交給相應的專家進行解答,再將學術觀點“翻譯”成用戶語言去進行內容生產制作。內容播出后和觀眾之間的交互除了能夠幫助團隊獲取反饋外,也是搜集用戶需求的一個角度。
本輪融資完成后,父母教育內容體系的搭建仍會是團隊在短期內的核心任務,除了橫向涵蓋 0~12 歲全年齡段的成長話題外,也會在縱向將兒童的能力成長話題進行細分,形成“關鍵詞”、提煉核心內容。體現(xiàn)在內容產品上,團隊計劃在 2018 年再推出多個產品化網綜、近20個短視頻IP、1000+條原創(chuàng)短視頻內容等。
除了現(xiàn)階段的冠名、廣告、社會化營銷外, “內容+服務”也是一個“有養(yǎng)”變現(xiàn)的路徑。在商業(yè)變現(xiàn)的規(guī)劃上,除了前面提到的知識付費產品外,在內容和品牌力的前期積累足夠的情況下,包括教育課程培訓、一對一育兒咨詢、活動沙龍等在內的形式都有可能成為有養(yǎng)會嘗試的 To C 產品。
“有養(yǎng)”創(chuàng)始人周洲為原央視著名少兒節(jié)目主持人,曾創(chuàng)辦中國第一檔兒童名人訪談節(jié)目《童年》,任《大風車》等少兒節(jié)目主持工作、制作“我愛”系列er兒童??;合伙人呂子安曾任《超級育兒師》項目負責人,并參與《中國好聲音》等十余檔節(jié)目本土化及品牌內容營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