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熱線
15951931910
這些年,幾乎所有的婚禮人都在倡導儀式感,都希望把我們的婚禮引導成西式婚禮那樣,神圣而莊重,但結果卻事與愿違……
婚禮是一種民俗文化,所以每個地方和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婚俗,哪怕是一直被詬病的“婚鬧”,什么鬧伴娘,甚至有些地方還鬧新郎,我曾經(jīng)看過一個視頻,就是新郎在辦儀式的時候,突然從上面倒下來一口袋面粉,弄的新郎是非常氣憤。
婚禮本來是年輕夫妻組建家庭時的一場特別的儀式,本應該莊重而高雅。結果,被幾個愛“鬧”的親朋好友一折騰,成為了一場吵鬧低俗的游戲。
雖然我們無法理解這些“婚鬧”的意義,但我們相信,隨著時代的進步,他們終究會被時代所拋棄。
而現(xiàn)在的婚禮大多是學習西方的西式婚禮,穿婚紗走儀式。盡管從形式和穿著上已經(jīng)很接近西式婚禮,但我們卻永遠做不成純正的西式婚禮,這也是很多人詬病的地方。
比如,我們的儀式重形式缺內(nèi)容,我們的婚禮偏娛樂缺莊重,我們的來賓重喧嘩缺尊重等等。
這么多年,幾乎所有的婚禮人都在倡導儀式感,都希望把我們的婚禮引導成西式婚禮那樣,神圣而莊重,但結果卻事與愿違。
這是為什么呢?
前兩天我聽了一個講座,解決了我這么多年一直不解的問題,原因就是民族文化。
說簡單點,中國上千年形成的民族文化是家庭型,而西方幾百年形成的民族文化是契約型。所以在西方的婚禮儀式中,他們就是在簽訂一份“終身”的合同。
他們會問:“無論什么,無論什么,無論什么,你愿意嗎?”為什么要這么問,就是告訴你這個合同的內(nèi)容,然后你來回答簽字,而交換戒指就相當于是蓋章生效。
西方人的契約精神,讓他們可以把婚禮做出具有儀式感,因為這對于他們來說,是一生的事,也是遵守這份誓約的誠信。
這么一看,是不是大家就可以明白了。雖然,我們學習的是西式婚禮的形式,但我們卻永遠學不到這種精神,自然我們的儀式就無法做出西方的那種感覺。
我們的民族強調(diào)的是家庭文化,由家庭衍生出來的就是家族,所以你看,我們的婚禮,都是要宴請親朋好友,而且在安排席位的時候,也是以家庭為單位,如果一桌安排兩個家庭,還要考慮這兩家人是不是合得來,有沒有矛盾等等。
所有這些,都是基于我們的家庭文化。
而我們的儀式也是如此,因為我們所倡導的并不是契約精神,雖然我們做的跟西方儀式差不多,但卻做不出那種感覺,就拿婚禮誓言來說,有多少人在去回答或者去說這段誓言的時候,真的是抱著一種敬畏之心呢?
就像我們很多時候說的一樣,我說的一定是實話,否則就天打雷劈,但他說的真的是實話嗎?不一定,因為他知道,即便是假話,也不會真的被劈。
而誓言也無非就是在那一刻的一個“發(fā)誓”罷了,如果所有的承諾,一旦你說了,那就要堅定的做到,也許我們國家的離婚率就不會有現(xiàn)在這么高了。
民族的文化和特性,注定了我們的婚禮永遠做不成西式婚禮,而我們的婚禮就像那些婚鬧一樣,我們的民族文化中,更奉行的是這種“結婚三天無大小”的所謂“鬧劇”。這是刻在骨髓里的東西,至少在一段時間內(nèi)是如此。
當下,只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,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婚禮形式,也應該讓婚禮形式不再只是形式。相信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和文化自信的提升,我們的婚禮也會成為一種神圣的儀式。